龍年新年快樂!
不知道新的一年,大家有沒有更能察覺焦慮了呢?
上次 焦慮習慣:阻止人生前進的背景程式,以及Podcast創作,獲得許多的迴響
開始有人詢問我:
察覺到焦慮之後,該怎麼辦?
能察覺到日常的焦慮習慣之後,
可能會有難受的風暴,也會懷疑:知道了有什麼用?
今天,鳥仔來跟大家分享焦慮管理的一步
「認識你的焦慮源」
開始之前:如果時常被焦慮籠罩
正式聊焦慮管理之前,
想請大家先檢視被焦慮影響的程度
- 一天有多長時間,會處在焦慮狀態?
- 在焦慮狀態下,能進行正常的活動,並且有明確中斷的時間嗎?
如果一天中,大部分(睡眠時間以外的印象)你都處在焦慮狀態,
並且很難進行日常的工作和活動,有點類似生活癱瘓的情況
想邀請大家,儘可能透過「心理治療」或是「正念練習」等方式,來脫離焦慮的嚴重影響
處在焦慮的狀態裡,完全不用感到羞愧或奇怪
大多數的人,都會受到焦慮的困擾
過去我們無法避免的經驗和創傷,形塑了現在的焦慮習慣
想先請大家相信,「我們有能力與焦慮分離」,
透過專業幫助、自我察覺,我們的生活會朝著永續與理想邁進
焦慮管理:認識你的焦慮源
為什麼會感受到焦慮呢?
焦慮習慣可能跟過去的經驗有關係,
大家可以透過心理諮商等服務,去解析焦慮的成因
但尚未了解成因的你,
也可以透過觀察「生活裡的觸發焦慮源」,來改善生活
焦慮的觸發時機
你今天有感受到焦慮嗎?
當我們有能力察覺到焦慮感,可以進一步察覺以下問題:
- 有哪些時間點,讓你從放鬆轉成焦慮呢?
- 什麼時間點,讓你的焦慮感受加重了呢?
有可能是:某個人、某件事情,或是一個念頭跑出來的時候
與老闆開會就會焦慮
鳥仔有一位個案,總是在和老闆開會的前一天失眠
他是一位完美主義者,辦事能力很優秀
但一要開會,儘管鞭策自己努力,還是無法控制拖延的進度
對於完美主義者來說,「符合標準」100分是很重要的事
當標準不清楚,藏在老闆的心裡,甚至老闆是個難以摸透的人
都會讓完美主義者感受到地獄般的痛苦
焦慮源背後的隱藏想法
你也有類似的情況嗎?
面對某一個同事,就會焦慮感爆發
或者,被分配到某種工作,便感到非常不安
人內心的隱藏想法,會下意識地在特定情境觸發出焦慮
在這裡,鳥仔稱它們為「焦慮源」
例如,有些人非常擅長別人交辦的工作
但一被分配到「開放性專案」,就會表現失常、逃避責任
這也許來自於過去,一自主嘗試新事物,便會受到責怪和攻擊
內在時常發出:「自己做決定太危險了!」這樣的聲音
其他可能的想法包含:
“沒有滿足他人的需求,會很危險”
“如果我錯過這個機會,未來會很匱乏”
“如果這都無法成功,未來都會是失敗的”
當我們看見焦慮源,會逐漸明白,
原來沒辦法心想事成、內心平靜,
是被某些人事物與想法,日復一日地折磨著
面對焦慮源,該怎麼做?
逃避有用,而且不無恥
當生活中的焦慮源太多
鳥仔的第一個建議是:「遠離他們」
這個建議也許有不實際的部分
但還是希望大家先試想這個可能性
「有沒有誰/事情,過度傷害了你的身心?」
「有沒有哪個人/事情,你希望它從生活裡消失?」
無論能不能執行,列出「有毒清單」絕對有幫助
你可以再進一步思考這個問題:
我沒有逃避,選擇繼續被傷害,是在憂慮什麼呢?
而我們日常生活中,也會用拖延或分心
來暫時遠離焦慮源,這其實是一種自我保護
但可惜的,這樣的習慣常常會帶來更多焦慮和負面結果
焦慮源的轉化技巧
開始對痛苦的焦慮源有了第一份的省思,
就可以來討論務實層面的處理方法 – 轉化焦慮源
減少焦慮源的攻擊力
尤其遇到「工作/學習事件」的焦慮源時
我們很能夠透過“拆解”來調整焦慮強度
例如上述提到「開放式工作」的問題
“不確定因素”如果是混亂有龐大的出現在眼前
的確會覺得壓力好大對吧?
但不確定因素是可以拆分的:
”我最害怕擬定企劃的部分,整合意見也有點不安,查資料倒是很喜歡“
擬定企劃也可以分解成更多細項,
也許你最害怕的,是”制定方法“或者”下決策“
當我們把任務拆解,會發現焦慮源也跟著減弱
同時有些工作項目幾乎不會讓你感到焦慮
那就先去進攻,簡單的小怪!晚點再來面對大魔王吧!
減少焦慮源的接觸頻率
雖然我們沒辦法直接換工作、換老闆,或是避開家人
但我們仍然能減少接觸焦慮源的頻率
如果你時常透過會議和老闆討論事情,感到壓力非常巨大
能不能更常使用Email來問老闆問題呢?
或是我們找一個Mentor來與老闆傳話,並傳授與老闆相處的技巧呢?
如果工作的訊息總是讓你壓力很大,有沒有可能設定一段「不回訊息」的時間
讓焦慮源不會無時無刻在你身邊?
結語
焦慮的轉化,有許多細部的技巧
例如,我們是否知道
“工作的本質”、“自我學習風格” 和 “學習、拆解任務”等技巧
因此轉化的過程,需要不斷地嘗試
你可以在每天早晨或是睡前,與自己對話:
「我可以做些什麼,讓明天感受更好一些呢?」
生活就會逐步逐步地發生轉變
而鳥仔也歡迎,透過學習諮詢來討論你的煩惱
2/10前,你也可以來抽獎免費公益諮詢
或透過訂閱電子報,每雙週獲得永續學習的小技巧